回忆往事:关于同江市赫哲族乡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对策和建议

       同江市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现有赫哲族1526人,占全国赫哲族人口的1/3,主要居住在街津口、八岔两个赫哲族乡(两乡各辖1个赫哲族村)。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扶持下,赫哲族乡村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生产持续发展,赫哲族群众收入逐年增加,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直接影响着赫哲族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前不久,我们陪同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的领导到同江市就赫哲族乡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等问题进行了调研。最近,我们又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文件),结合我市赫哲族乡村的实际情况,现就如何加快同江市赫哲族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考虑。
       为加快同江市赫哲族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必须在十六大精神指导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增加农渔民收入和家庭资产存量为目的,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奋图强,勤劳创业,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赫哲族过上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生活。因此在实行各项措施时,要结合实际,突出以下基本方针和思想。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谋划发展,勤劳致富作为赫哲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城乡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协调好生态、经济、社会的关系。
       ---坚持全面发展。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加强法制教育,搞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一、发挥赫哲族乡村的资源潜力和比较优势,扩大生产和拓展增收渠道。
       赫哲族乡村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重点是扩大生产,难点是农渔民增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主要措施,在于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潜力和比较优势。
       1、发挥土地资源丰富的潜力,大力发展大豆生产。
同江市街津口和八岔村,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大,土质肥沃,水源和大气无污染,两村赫哲族人均占有耕地分别为35亩和67亩,是绿色农业生产的绝好地段。在“十一五”计划期间应抓住国家实施的大豆振兴计划的机遇,积极发展优质大豆生产,力争使更多的耕地建成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农田,使绿色、有机大豆的生产面积达到 8万亩以上,并大力推广应用提高大豆产量、品质的各项新技术,实施高油脂、高蛋白、良种化,施用低残留农药,测土施肥等措施,扩大总产、提高品质、打造品牌。
       2、发挥边境空间大和水草丰饶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街津口、八岔两村都地处边境,这里人口稀少、地域宽旷、水草丰饶,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应乘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黑龙江省大力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机遇,在“十一五”计划期间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绒山羊、鹅鸭禽类生产。特别对在那些土地流转过程中失地相对过多的农民,应扶持发展家庭养殖业,培植大户和组建农户联营的股份有限公司,推进规模化进程。近年在同江市政府的指导下,经各方扶持,两村畜牧业发展己有良好的开端。八岔村赫哲族采取外购、繁殖、引进优良肉牛品种,己建成农户联营的肉牛小区,养西门塔尔牛136头,有1040平方米的标准牛舍和60平方米的畜牧防疫室。街津口村赫哲族2004年也建起农户联营的肉牛基地,有标准化牛舍800平方米。基础母牛115头。不难看出,只要加强指导,合理规划,分批扶持,采取科学管理机制和科学饲养及防疫,发展畜牧业应该是赫哲族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3、发挥地缘优势和展示赫哲族风情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对俄边境贸易。街津口、八岔赫哲族乡地处黑龙江右岸边,距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仅约5000公里。在哈巴罗夫斯克附近有个那乃区,那里居住着约1.2万的那乃族人。俄罗斯的那乃族与中国的赫哲族为同一民族,语言相通、风俗习惯相同,身体特征相似。近些年来,相互友好往来,互邀参加庆典活动和文化交往。同江市于2002年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其经济发展定位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转与贸易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与俄罗斯开展两国贸易的一类口岸。去年,铁路己修到同江市,货运己运营;同江东港、西港己扩建,新上了哈渔岛东港及汽车轮渡码头。
目前己在谋划哈渔岛到俄下列港跨黑龙江铁路大桥工程。同江市现己在码头附近增建仓储、贸易市场和过货区等设施,为进一步扩大对俄贸易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样的地缘优势,为赫哲族的旅游业和对俄出口开拓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依托赫哲族博物馆、街津口旅游渡假村、八岔岛自然生态保护区,突出民族特色,发展旅游业。深入挖掘整理赫哲族传统文化遗产,兴建旅游纪念品厂点,开发民族工艺品和鱼皮制品、旅游鱼类食品。积极引导赫哲族居民开设旅店、餐饮、运输、手工艺品等相关行业,来增加赫哲族居民的收入。二是依托口岸优势,积极开展对俄边境贸易。开展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蔬菜生产,以逢时蔬菜出口对岸;组织农户扩大山野菜采集、养殖黑木耳、发展肉牛等,逐步开拓俄罗斯市场;可论证在街津口兴建年产100吨山野菜保鲜软包装生产线和八岔兴建年产500吨脱水干菜生产线,逐步扩大对俄出口能力,以带动赫哲族经济发展。
       二、抓住“兴边富民行动”和国家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力度的机遇,争上项目促进发展。
       2000年国家民委开始加大了对10万人口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启动了“兴边富民行动”规划。赫哲族既是10万人口以下的少数民族之一,又是地处边境的民族,当然囊括在其中。在2000-2003年实施的第一阶段中,同江市被确定为试点县,国家和省为其投入600万元并解决街津口、八岔两村农渔民的生产和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兴边富民行动”由2004年转入第二阶段,同江市又被国家列为重点县。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争上一批项目,促进经济发展。今年是八岔赫哲族乡级政权建立五十周年,同江市抓住这一契机,向国家民委、省、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需国家民委协调的项目4个,需省政府协调的项目12个,需佳市协调的项目8个,总额度达4000 万元。目前,这些项目多半己协调完毕。5月9日,省委、省政府又专题开会,研究了同江市新报上的街津口乡土草房改造(214户、总面积14980平方米,需资金869万元)、街津口、八岔两村道路改造(需资金199.4万元)、两村新建卫生所和文化科普教育基地(需资金458.4万元)等四个项目。所有这些项目,对街津口、八岔两个赫哲族乡发展经济,增加农渔民收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必然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三、注重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赫哲族群众的整体素质。
       大量事实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多少,还取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和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应注重办好教育,普及科学和法律常识,提高赫哲族民族的整体素质。
       1、办好教育,提高赫哲族群众受教育程度。
       目前看,两个赫哲族村基本没有失学儿童,普及小学教育办到了,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问题尚需认真对待。现在初中二年级辍学的较多,各种因素制约,入高中上中专的也较少,而且没受过劳动技能的培训。因此,必须努力办好教育。应采取“特事特办”的措施,加大对赫哲族聚居区的教育投入,在“十五”期间完成基本“普九”的基础上,提高“普九”质量,逐步扩大高中普及面,办好同江一中的少数民族班;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掌握一至两项实用技能。针对初中二年辍学较多的情况,对就学困难的孩子发放助学金或补贴。
       2、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
       目前,有的赫哲族农渔民近年来得到的扶贫资金达3-5千元,有的项目国家扶持资金达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但资金总利润率不到1%,甚至无效投入,究其原因,是经营体制制约和管理水平差。
       3、繁荣赫哲族文化,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要。
       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实施“同江市赫哲族文化规划纲要”;发挥赫哲族乡文化站的作用,办好赫哲族博物馆、风情园和赫哲族文工团及少儿艺术培训中心等文化事业。做好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抢救和整理工作,应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优秀节目。
       赫哲族在全国56个民族中是人口最少的民族。经过多年的努力,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在22个人口较少民族中位于前列。按照国家民委的要求,同江市赫哲族应在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做到以上几点,这个目标是应该能够实现的。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赫哲族乡村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如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倡导建康文明新风尚等。本文仅就目前赫哲族乡村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 赵桂英)

评论
热度(1)
© 佳木斯张雪|Powered by LOFTER